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“毛细血管”,更是激活市场活力的“一池春水”。破解其融资痛点,是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破题之道。在浙江金融监管局的统一部署下,温州银行聚焦外贸、民营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痛点,强化资源倾斜,在当地监管部门指导下,因地制宜优化专项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,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走深走实。
知识产权质押,打通外贸企业“双循环”堵点
在丽水缙云县某厨具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内,机械臂正将智能电磁炉打包装箱。这家曾以产品出口日本、德国等地而闻名的高端厨电制造企业,在疫情冲击下开启“内外贸双循环”的惊险一跃,如今以60%内销占比站稳脚跟后,又携21项专利技术重启海外市场。企业转型之路并非坦途——在搬迁新厂房的关键时期,面临双重压力:一方面需要应对国内多个知名品牌3个月账期带来的资金占用;另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恢复出口市场,这些都需要大量铺底垫款,导致流动资金需求持续增加。
(温州银行金融服务团队走访外贸企业)
温州银行丽水分行在走访调研中获悉企业需求后,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起“技术价值评估+知识产权质押”融资模型。一方面,基于企业核心专利的市场价值,在原1000万元纯信用授信基础上,创新采用“知识产权质押”方案,为企业追加200万元融资支持,助力其突破发展瓶颈。另一方面,通过“减费让利+无还本续贷”政策组合,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,将1200万元授信精准投向智能生产线改造,助力企业生产降本增效,预计用料成本可降低约20%。
“我们不仅看财务报表,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储备和渠道价值,让‘知产’真正转化为‘资产’。”温州银行丽水缙云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,全周期的企业金融顾问服务搭配灵活实用的金融工具,不仅帮助企业盘活了无形资产,也为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思路,实现金融支持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。
温州银行围绕“本土制造+跨境贸易”型企业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,组建专项服务团队,深入走访调研外贸企业,精准摸排企业在政策适配、跨境结算、融资周转等方面的痛点,实现“一企一策”精准匹配企业需求。依托“金鹿资金池2.0”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出口e贸贷等特色产品与线上化融资工具,该行以创新金融产品与全周期金融服务赋能企业全球布局。
“政策+产品”模式,打破初创企业首贷难题
针对初创企业“无抵押、缺流水”的首贷困境,温州银行平阳支行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,深度参与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,在得知企业需求后迅速对接,让金融活水直输企业根脉。
(温州银行金融服务团队走访制造业企业)
浙江某管道科技公司作为平阳首家螺旋管道生产商,2024年末成立之初即因研发投入和预付货款面临资金短缺,又因缺乏信贷记录和足额抵押物,陷入“不敢贷”“不会贷”的融资困局。温州银行平阳支行金融服务团队多次实地走访,详细调查订单、财务及借款用途,更提供“零基础教学”指导企业填报申请。在企业财务报表、经营流水尚不“亮眼”的情况下,温州银行平阳支行结合实际采用信用担保模式,高效发放420万元首笔贷款,解了企业投产的燃眉之急。这场“及时雨”效果显著——企业不仅顺利运转,近期更斩获7000万元订单。
温州银行采取“政策+产品”双轮驱动的模式,全周期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。“温信贷”“共富创业贷”“流动资金贷”等多种产品,为小微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再到成熟的每一步提供了有力保障。截至6月末,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069.35亿元。
研发专属产品,打通科创企业融资路径
在嘉兴桐乡经开的智能生产车间里,每30秒就有一个搭载智能芯片的微型接线盒下线。这个不足火柴盒大小的部件,正是光伏电站的“安全卫士”。这家掌握芯片级监控技术的科技企业,正是凭借核心产品结温降低10-15℃、综合成本降6%的优势抢占市场,却在产能扩张时遭遇传统融资门槛。
(温州银行金融服务团队走访科创企业)
温州银行嘉兴分行化身“追光者”,基于企业技术实力与订单储备,突破传统抵押贷款模式,5个工作日内完成500万元纯信用贷款。“温州银行这种‘敢贷、愿贷、能贷’的金融服务,让我们在扩产关键期吃下了‘定心丸’!”企业负责人感慨道。资金到位后,企业计划新增3-4条智能化产线,预计2025年产值实现同比翻番。车间里,一个个带着“小尾巴”的塑料黑盒子源源不断地“跑下”智能生产线,被运往全国各地的光伏电站,映照着金融与科技融合的加速度。
聚焦科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,温州银行推出“科技成果贷”“双创易贷”“科创指数贷”“设备更新贷”“科易贷”等五款科创专属拳头产品,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。截至6月末,该行已累计为超1580家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。